採訪系列 03| 每一次的挫折,都是成長的機會!— PM Steven 帶你認識軟、硬體 PM的差別

Jasmine
Jul 5, 2022

--

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

這次邀請到 PM Steven,他在大學期間參加不同的活動與實習,包含企劃、產業研究、HP 夢工廠校園菁英培訓計劃、資訊種子培訓計畫、銀行業實習等等,大四那年在軟體業做 PM 相關的實習,累積了完整參與專案、並與客戶對接溝通的經驗。畢業後進入電子公司擔任硬體的 PM,採訪中請 Steven 跟我們分享一些在工作上的經驗、作為 PM 的甘苦談

Photo by Jason Goodman on Unsplash

1PM 是協調多方人力的角色,工作中需要大量的與工程師、客戶…等等利益關係人溝通,在溝通中有沒有什麼技巧可以跟我們分享?

  • 釐清需求&再三確認
    不是每個客戶都能夠精準的表達自己的需求,很多時候需要提出假設來嘗試描述客戶比較模糊的需求,溝通的時候也需要再三的確認客戶的需求,能用 email 留下紀錄更好。
  • 回歸根本&收斂問題
    當客戶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、希望產品包含很多功能時,要明確的讓客戶了解不同功能對應到的技術難度、開發時程,發想產品功能時也要緊扣最初想解決的問題,才不會讓產品走偏了方向。

-

2在工作上有沒有遇過什麼比較印象深刻的困難?

擔任硬體 PM,主要工作是協調各方資源、準備產品生產、排除產品試產中的疑難雜症、確保案子進入量產,整個過程需要不同角色的配合,從 客戶 ➡ RD 工程師 ➡ 原物料 ➡ 工廠,這些角色都是環環相扣的,只要一個環節出錯,後面就無法順利進行。

有一次客戶前後砍了兩次單(砍單:取消原本要生產的產品),那時自己才剛進公司,還在菜鳥階段,對於客戶修改需求之後,需要聯絡哪些單位、哪些物料要修改等等的流程還不太熟悉,導致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再處理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。

不過 Steven 非常樂觀、正面的把這件事看作是熟悉工作流程的一個練習機會,經過這件事後,對於客戶改單後需要做哪些事情、聯絡哪些人也變得比較清楚。

-

3在工作上欣賞、覺得很厲害( 或是自己想學習 )的對象有什麼樣的特質?

厲害的 PM,大多邏輯都很清晰、能夠綜觀全局、對於流程有很完整的了解、知道不同事件之間的相依性,能夠以終為始,從目標(milestone),去評估當下最重要或最迫切的任務,管理未來的可能風險。發現問題的時候,可以很快速的判斷需要找誰處理;事情發生改變時,能夠清楚了解這件事會影響到其他哪些事情。分享一下 Steven 目前的公司主要是做電腦相關的產品,PM 在判斷技術相關問題的責任歸屬時,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 — 「 黑螢幕找 BIOS ,藍螢幕找 SA 」( BIOS 指的是寫 BIOS 的工程師,BIOS 是個人電腦啟動時載入的第一個軟體;SA — System Analyst, 負責電腦開啟後,進入作業系統後的運行環境、驅動程式整合 )。

-

4 聊聊 硬體PM 與 軟體PM (project manager )的差異

( 這邊說的 PM 可以對應到軟體的 project manager 和 product manager,理想上是這兩個職位由不同人擔任,不過很多 PM 其實是自己一人在兩個角色之間切換。 更多關於 PM 的差異:PM 有兩種,你是想做產品經理 (Product Manager),還是專案經理 (Project Manager)? )

由於硬體、軟體產品特性的差異,PM 們做的事情很會很不一樣,主要的負責內容:

硬體 PM — 產品規格、物料管理、開發與測試控管、工廠試產、量產維護

軟體 PM — 商業模式、功能發想、專案執行、產品上線、產品優化

硬體 PM 主要在進行物料管理,並確保客戶、物料、工程師、工廠彼此之間可以順利配合,幫助產品順利生產與交付。由於硬體是實際生產出實體產品,光是物料就包含了,物料的運輸狀況、數量、品質、到達時間… 等等需要 PM 幫忙把關,產品生產需要每一方都按照時程進行。例如:工廠平常的生產線大多是執行量產的任務,如果有安排試產的時段,但是其中任一個試產的物料無法如期到達工廠,工廠的生產線排程會改回生產量產的工作,需要後續再與工廠協調安排試產的時間,產品交付時間也會跟著延後。順利的產品生產過程,需要工程師測試、產品物料、工廠排程都互相配合才能夠順利執行。

軟體 PM 則是能夠參與產品的功能發想,思考產品帶給用戶的價值,確立產品功能,協調設計師、工程師幫忙開發產品,幫助產品順利上線。軟體的產品是由程式碼組成的,相對硬體來說較為彈性,假設要做出登入系統的功能,其中包含註冊帳戶、修改密碼、忘記密碼、輸入帳號密碼等等功能,如果修改密碼的功能還沒完成,可以在畫面中先隱藏修改密碼的按鈕,其他功能可以不受影響的照常使用。一般來說軟體的迭代週期比較短,可能兩週、一個月後就會有下一個版本,對於產品的容錯力較高,產品上的錯誤能夠快速進行修正,新功能也能夠很快地上線。

硬體、軟體 產品開發差異

-

5 有哪些能力與特質是在面試目前 PM 職缺時,公司會特別重視的?

Photo by Van Tay Media on Unsplash

溝通能力、專案管理、思考靈活、邏輯清晰、綜觀全局

PM 在大學中並沒有一個對應的科系( 像是工程師的話,大家會直接聯想到資工系 ),需要的是許多軟實力的技能,像是溝通、抗壓性、專案管理的能力來確保各個角色都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務,推進專案順利前進,以大學新鮮人來說,可以從社團、商業競賽、實習經驗中找出相關的經驗在面試中分享。如果經驗真的比較少的人,也可以從如何完成自己立下的目標,自我人生規劃中來表現專案管理的能力。

謝謝 Steven 跟我們分享在硬體廠擔任 PM 的工作經驗,經過這次的採訪,發現 Steven 以正面樂觀的角度來面對工作中的不順遂,將每一次的挫折當作是成長的養分,完美詮釋了成長心態是什麼樣子! PM Steven 的 Medium 也分享很多 PM 系列文章~歡迎大家去看看 🙌

--

--

Jasmine
Jasmine

Written by Jasmine

Data Science | Data Analytics | Data Engineering — About me: 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in/jia-min-li-jasmine/

No responses yet